人類生活的一般進程,大都透過學習與傳遞的過程代代延續下去。為了成為任何宗教、文化、社會或群體的成員,新加入者需要向已經是成員的人學習。這種學習過程大體上是透過「模仿」的方式進行的,這也是我們學習語言和文化的基本過程。至於對超越的經驗尋求,無論是宇宙人生或信仰的意義與經驗,沒有一個人是只能用「模仿」或「聽說」的方式得到。雖然還是要從聽說開始,例如總要有人告訴你《聖經》的甚麼話,你才有思考並獲得信仰的可能。但是至終人必須自己有所領悟或經驗,不然就無法說他得到了超越的經驗。
我們抽象思考並歸納後可以發現,傳聞的知識是建立在希臘人系統化的邏輯和理性方法論基礎之上,也就是說,在人的理性與分析之中。它的特點是一代代傳遞,也就是說,傳播的知識取決於傳聞。傳播和傳聞為我們提供語言、文化、意見、世界觀,和我們認為的一切。至於超越的經驗,相較於傳聞的知識來說,它是無法被傳承的,或著說被「聽說」就獲得的。因為這種經驗是在人的靈魂深處,它是人從超越之處所獲得的經歷(經驗),所以它是比較罕見的。用更白的話說,對神的經驗必須從神那裡得到,儘管你有經書可以讀。讀到經書只是傳播、傳聞與傳遞,實際與神交流才是超越的經驗。
超越的經驗從最嚴格的意義來看,就是人類自我必須從純物理的領域真實進入超越的領域。例如,當你看到一朵花在開時,如果你在想這朵花會開,是因為內在壓力大於外在壓力,那你還在純物理的領域;如果你在想「花開花落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那你就開始進入了超然的領域了。這時,你旁邊的人問你說,你在想甚麼?你對他說「花開花落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時,這一句話對他只是傳聞的知識,而不是超越的經驗。換句話說,當超越的經驗下降到思想和語言的水平時,我們只是用一種表達方式處理它好讓它傳播出去。對別人來說,這只是一種知識的傳遞,而不是超然的經驗。
從總體來說,傳聞的知識比超越的經驗保存得更好,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例如,任何人都可以記住《聖經》的內容,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神和先知在說什麼。超越的經驗方法已經瀕死了一個多世紀,因為在經濟、政治和社會力量的影響下,金錢、技術和實踐領域,可以相當快的提供相對保證舒適的生活。過去傳統的教育機構,要求學生獻身尋求知識和美德,在今天幾乎完全消失了。絕大多數的人從考試機器開始成長,進而變成工作機器,只在他觸碰到的一小個物理領域中渡過衣食住行的一生,根本不會有甚麼超然經驗。
那麼,信仰的目標是什麼?一般來說,信仰的目標是使人們與宇宙的真實相互連結。用最白的一句話說,就是讓他們回到神的面前,因為他們是從那裡出現的。例如,神透過《聖經》引導人們回到他那裏,以確保人們得著永遠之福。如果人們想要循著一條超越經驗的「直道」而去,就必須藉由《聖經》(不是電視或電影)的引導回到靈魂深處。無論是無信仰者或有信仰者,如果只是使用頭腦、意識和傳聞的知識,用這種錯覺和虛幻的方式進前,他們所遵循的是一條彎曲的途徑,至終不會達到真實所在之處。
Source: 張證豪(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129482117&fref=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