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真實的途徑(十二)  知性之眼的開啟4:從神像面前上升到神面前─打破宗教的外殼,進入信仰的內核

前一次講的內容按基督徒的說法稱之為福音,這一次的內容則可被稱之為真理或生命造就。其實這一次是要說,我們不是活在「神像」面前,而是「神」面前。嗯?有差別嗎?好像只差一個字,不!這二者的差別是天地之差!


  這一次的副標題很聳動,「打破宗教的外殼,進入信仰的內核」。這是從神像面前上升到神面前的關鍵。有人會問,宗教與信仰不是一樣的嗎?不,這是絕對絕對絕對不一樣的(因為很重要所以絕對三次)。宗教是外面的、活動的、甚至是世俗的,信仰則是內在的、成長的、超越的。我給這二個詞下了一個新解,宗教是一種活在看起來有神的「無神世界」中,而信仰是一種活在平常到看起來無神的「神聖範圍」裡。這二句話很繞舌,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一個人上教會時看起來很乖,可是離開教會之後我行我素,他其實是活在一個沒有神的世界裡,既便是當他去教會時也一樣(他只不過去神像面前);但是另外有一個人,他無論是上教會、上班、上學、旅遊或在家都一樣謹守,彷彿神就在他眼前一樣,使他有一種活在神聖範圍裡的情形:「作奴僕的,要凡事順從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乃要憑心中的單純敬畏主。你們無論作甚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歌羅西書三章22-23節)。

  先點宗教的外殼,今天最厲害的外殼有二種:宗教消費主義與教條主義。我先說宗教消費主義(consumerism),它的興起其實是基於許多人要建構他們自己的宗教觀的願望,而不是接受預先已確立而不容商議的聖典思想(即信仰原典中的神聖觀念)。對於許多宗教信徒來說,他們對待信仰的態度,就是利用他們認為合適的那些看法。因此,許多人可以自由的從基督教中吸收利用某些觀念,或從企業或娛樂界裡找到一些方法。他們之所以這樣作,可能不是基於惡意,甚至是基於好意,就是盼望教會能繼續在這個時代取得好的發展;而教會要取得好的發展,卻又沒有活力,只好使用一些流行或聳動的作法。無論如何,最終的發展是:原本一個好好的信仰團體,就變成了另一個按照趣味愛好建構的宗教團體。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新加入的信徒既是用那些世俗的方法(或無關信仰的方法)得到的,他們對神聖的東西就毫無興趣,等到這樣的人變多,結果信仰團體就無可避免的變質成為宗教團體。他們就從「神聖範圍」裡墮落到「無神世界」中,完全離開了原本那一條通往真實的途徑。

  現在點明第二個問題,為什麼信徒會沒有活力呢?這是因為「教條主義」(dogmatism)。它的主要特點是把聖典當作教條,不但在思想上簡化、僵化,在信仰生活上也以數學公式般進行處理。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明白,用聚會與否來評判一個信徒的一切是常有的情況。一個青少年,有聚會就受稱讚,沒聚會就成為一個叫人擔憂的人。可是這裡要留意,大多數人只會注意一個人有沒有聚會,很少人會去注意,基督的溫柔、恆忍、愛心、盼望、捨己有沒有作到這個青少年裡面。結果很多第二代、第三代的信徒參加了幾十年的聚會,卻對神、真實一點經歷都沒有。這就是一種很嚴重的形式主義,這也是今天很多宗教團體沒有活力的深層原因。
  一般來說,宗教團體發展的歷程大約如下:一個信仰團體的發展初期,最具有理想性、神聖性、悸動性,因為如此,所以信徒都很有活力,使其極具有傳播性與全域性。等到發展到中後期,在悸動性與活力都下降的情況下,會開始犧牲其理想性、神聖性以換取其維持、發展或擴張。等到了最末期,當這個宗教團體完全喪失其信仰原本的獨特性,也就是他末日的來臨。

  最近我看到一個信仰團體,它們的聚會也開始在文宣上標榜邀請某名人來講話,另外還有把甚麼樂團的表演也帶給信徒,也找政治人物來聚會中講話。這些狀況引起了很多信徒的疑慮,最近向我提問這類狀況的問題如雪片般飛來。其實在他們問以前,我就想到馬太福音二四章12節裡的一段話:「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就漸漸冷淡了。」雖然邀請名人講話不是甚麼大的罪惡,樂團也是許多宗教團體常用的作法,政教聯合更是西方過去的傳統,但是我們在此可以看到一個信仰團體步入世俗化與宗教化的一些徵兆。我雖然有點失望,但是卻不冷淡、退後。因為馬太福音二四章14節立刻接著說到,「這國度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纔來到。」更重要的事,就是國度福音需要去傳。很多諸如宗教、活動、外面等「組織的必要之惡」無須理睬也不必參與,只需要專注於那位真實者給予我們的使命。

  我無意要向那些在宗教外殼中的人喊話,這一篇文章是寫給在信仰內核裡的人,也就是那些一同征戰的真正戰友。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也許我們從未彼此認識,甚至我們從未一起聚會,但是我們卻是真正的戰友,因為我們一同走在通往真實的途徑上。我們認識真實、活在真實裡,也幫助人活在真實裡,帶他們走向通往真實的途徑。我們是為真實而戰的真正戰友,我們要持續堅信,在任何一個信仰團體當中,如果沒有這樣的一班戰友,那麼這個信仰團體的原初純粹就不可能繼續維持下去,更不要說完成其原初的最高理想。各位戰友,日後等候我們的,將是一個越來越艱難的爭鬥。當許多人把精力、時間花在宗教外部活動時,我們不要遺忘我們的使命,就是去一個一個的接觸人,把他們帶去通往真實的途徑上。期盼同作戰友的你我能繼續與這二種迷惑人的宗教外殼爭鬥,帶人進入信仰的內核裡。

Source: 張證豪(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129482117&fref=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