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論壇訊】由美國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香港真理書房及臺灣福音書房主辦的「從歷史、神學及護教角度看華人教會正統信仰」講座,已於昨天(一月廿七日)舉行。
根據大會現場派發的富勒神學院聲明,指地方教會(Local Churches)及其成員的教導與實踐,在每個方面都體現(represent)那真正的(genuine)並合乎歷史與基於聖經的基督教信仰。聲明指,該院一批高層曾經與地方教會以及其出版機構水流職事站(Living Stream Ministry)的代表進行為期兩年的詳細對話,並全面審視其主要實踐與教導,特別是倪柝聲與李常受的教導,而得出此結論。
楊慶球 |
上午的兩節講座於中國神學研究院舉行,有約八十人參加。在第一節,中國神學研究院的楊慶球教授以〈從教會歷史角度看華人教會正統信仰〉為題演講,從早期教會的信仰前設談起,論及正典的確立、福音派與正統的關係,以及中國教會的正統與別異宗派。
楊慶球指出,基督教信仰的範圍不能超過聖經,而聖經來自使徒的教訓;而歷代教會的傳統甚至教父的說話並不絕對正確,但只要仍在聖經的規範中,都值得尊重。而福音派信仰的特質是肯定信仰的對象是客觀、真實、普遍的。他說,福音派並不擁有全部真理──他並補充說「因而有對話學習機會」──但肯定「這」真理,並有系統地趨近它。在論及中國教會的正統與別異時,楊慶球引用一九九八年河南四大教會系統代表所完成的《中國家庭教會信仰告白》。他以當中有關三一論的部分為例,指其提升了中國基要教會過往由於不了解而故意忽視的缺點(其論文註釋舉例,王明道覺得三一論難以理解而不重視之)。
楊慶球說,在教義上教會絕對有權定違反聖經者為別異宗派,但這是消極做法,積極而言應以聖經為基礎彼此溝通,尋出合一的真理。但他慨歎所謂「別異」者亦自視為「正統」,不與其他「正統」對話,結果對立持續,「這是主再來前的無奈」。
台灣福音書房的余潔麟回應時指出,基督徒應相信神是三一以及基督的神人二性;但真理亦有其吊詭性(Paradoxical),如三一、神人二性,以至神的揀選與人的自由、超越與臨在等等,其奧祕在堅持二者並立,雖然於人的理念所不能至,但為神的啟示所必須;只談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失去平衡,就是異端。
余潔麟說,「正統」與「正統」之間的對話需要雙向進行,講而不聽,無助溝通。他承認,過往地方教會的努力,有祝福,也有失望。而地方教會稱自己是主的恢復,並非指自己是唯一的恢復,而是在歷史中上主恢服工作的一部分。
Veli-Matti Kärkkäinen |
上午第二節以〈從神學角度看華人教會正統信仰〉為題,由富勒神學院系統神學教授Prof. Veli-Matti Kärkkäinen主講,試圖勾勒一套協調神學(Mediating Theology):在界定共同核心之同時,亦承認歧異的重要性。
Kärkkäinen指出,非此即彼的態度有時是需要的,如舊約中「事奉巴力還是事奉耶和華」的例子,但導致真誠基督徒之間的分裂,往往不是涉及如斯戲劇性的抉擇。他將異端(Heresy)分為三層次:一、關乎三一論、基督論和救恩論等重要議題的異端;二、以宗派或傳統為判準的異端;三、生活文化異端(如敬拜形式之爭)。他指出,第一層的確有將人推離基督教信仰範疇的危險,第二層卻不一定與第一層有關,至於第三層有時更具誤導性,然而不同的基督教傳統談到異端時,有時卻不會如斯細分。
Kärkkäinen進一步認為,上述的第二及第三層次「異端」,其實仍應被視為屬乎基督教信仰(Christian Confession)之中,因為基督教教會在教義詮釋方面可以有所不同,卻又不致互為矛盾或互相排斥。他以聖化論(Theosis;「神子成為人,使人可成為神」〔亞他拿修〕)為例,過去更正教認為聖化論過份強調人在救恩中的意願與主動,與因信稱義直接對立;然而經過討論,當在路德和加爾文的救恩論中重新發現聖化論,有信義宗和其他更正教的神學家開始接納聖化論不單是一個合法的基督教救恩概念,且有其歷史源頭,過往指控其為泛神論和伯拉糾主義(Pelagianism;人靠己力能滿足神旨要求)亦純屬誤解。
Kärkkäinen指出,倪柝聲及李常受所闡述的地方教會信仰就屬於聖化論的範疇,地方教會亦因而常被稱為異端。而在○四至○六年有份與水流職事站成員對話的Kärkkäinen說,對話的結論是聖化論乃合法的基督教救恩概念,而水流職事站成員關於三一論與基督論的說法,雖然有需要小心闡明,卻仍屬基督教正統範疇,不應被稱為異端。
下午的公開講座以〈從護教角度看華人教會正統信仰〉為題,移師浸會大學舉行,逾二百人參加。公開講座由陳啟宗主持,首先由中國神學研究院周永健院長以及富勒神學院神學部院長(Dean of the School of Theology)Prof. Howard Loewen,分別就上午的兩節討論作出報告。然後,由美國Faith Evangelical Lutheran Seminary的Gretchen Passantino主講。
Gretchen Passantino |
Gretchen Passantino回顧自己三十多年來在加州當地的護教工作,並多次提及自己會稱地方教會的成員為弟兄姊妹。她說,在一個很多人需要聽福音且會因而付出沉重代價的國度,不能因為人家不用自己的辭彙和實踐方法就將對方拒諸門外。
而在隨後的回應環節,臺灣福音書房的余潔麟說,事情有時不單在對錯,也在態度。他鼓勵自己的團體,要常被提醒,需要在態度上和處理其他信徒的關係上天天平衡、改正、學習。
整天聚會的參加者包括來自多間本地神學院的講師。而美國《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專欄作家、暢銷書《耶穌在北京》(Jesus in Beijing)作者David Aikman亦為座上客。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快拍,200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