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录】六十年来的奋斗——教义的阐扬 (四)

教义的阐扬4. 关于救恩

(1) 神完整救恩法理与生机的两面

  关于救恩,李看见神给人完整的救恩有法理及生机的两面。这个启示所根据的圣经节乃是罗马五章10节。这节说:“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在祂的生命里得救了。”这节启示神完整救恩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督的死为信徒所成就的救赎,另一部分是基督的生命所给信徒的拯救。

  法理的一面,是神救恩的手续,藉基督的救赎,使神的救恩完全合乎祂公义律法的要求。生机的一面,是神救恩的成全,藉继的生命,使信徒在神的生命上变化长大而成熟。

  救赎、称义与和好,乃是藉着基督的死,在信徒外面所成就的,是在客观方面救赎信徒;圣别、变化与模成乃是藉着基督生命的运行,在信徒里面所成功的,是在主观方面拯救信徒。客观方面的救赎,是叫信徒在地位上脱离定罪和永刑;主观方面的拯救,是叫信徒在性质上脱离旧人、自己和天然的生命。

  法理的一面是凭着神的义,作为神救恩的手续,满足神在罪人身上公义律法的要求,使罪人在神面前得着赦罪、洗净、称义、与神和好、在地位上成圣归神,而进入神的恩典中,以完成神救恩的目的。然而法理一面的救赎无法完成神救恩的目的,因为救赎不过是手续,并不是目的。神救恩生机的一面,乃是藉着神的生命。法理一面是照着神的义,完成神的救赎;生机一面是藉着神的生命,完成神的拯救,包括重生、牧养、圣别、更新、变化、建造、模成并得荣。这是神救恩的目的,是藉着神的神圣生命,完成神在祂经纶中,在信徒身上所要达到的一切目的。

5. 关于生命(1) 圣经中生命树的线

  李研读圣经发现有两条线贯串整本圣经——生命树的线和知识树的线。我们可简称为生命线和知识线。创世记二章所记载的两棵树——生命树和知识树,就是这两条线的开始。这两条线延续于圣经接下来的各卷书,最后到达终点,就是启示录。在启示录里,生命线的终点是新耶路撒冷。在新耶路撒冷里有生命水的河,这河流通全城。因此,新耶路撒冷这一座生命水的城,乃是生命树的线终极的完成。知识线要结束于火湖,那是新耶路撒冷鲜明的对比。城是一座生命水的城,湖是一个烧着火的湖。信徒必须留在生命树的在线,走生命的路,以达到生命水的城,就是新耶路撒冷。

(2) 藉着吃喝基督以经历并享受祂

  李看见信徒要走生命的路,就必须藉着吃喝基督以经历并享受祂。这是从创世记二章所得着的亮光。神创造人之后,就把人放在生命树跟前。神没有给人一张诫命的单子,要人作许多任务,要人遵守这个、遵守那个。神在人身上的心意,不是要人作什么的问题,乃是吃的问题。如果人吃的好,吃的对,他就没有问题。

  李看见,不论是在旧约或是在新约,神都相当在意关于吃的问题。在旧约当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神要以色列人吃逾越节的羊羔。以色列人过逾越节,不仅藉着在门楣上涂羊羔的血,越过天使的击杀,他们还需要吃羊羔的肉,好得着加力,离开埃及,从埃及的世界分别出来。

  等到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走,40年之久,神藉着使他们吃从天上降下的吗哪,改换他们内里的组成,使他们成为神属天的子民。以色列人虽然离开了埃及,但是埃及的成分还存留在他们里面。他们虽然蒙了救赎,但他们内里的构成却仍满了属世界的成分。他们所喜爱的还是埃及的黄瓜、西瓜、韭菜、葱、蒜。他们需要藉着吃属天的食物,改换他们的构成。然后,以色列人进入美地,神所在意的仍是他们的吃,神要他们吃美地丰富的出产。藉此,他们能征服迦南各族,建立神的国,并建造殿作神在地上的居所。

  来到新约,在约翰六章,主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活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48,51)主又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远的生命……我的肉是真正的食物,我的血是真正的饮料。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住在我里面,我也住在他里面。”(54~56)这些经文都启示主渴望人藉着吃喝祂,将祂接受到人里面。藉着吃喝基督,信徒就走在生命的在线,以达到生命的城,新耶路撒冷。

(3) 祷读主话

  李从圣经看见神无意要人为祂作什么,神的目的乃是要人简单的接受祂作食物。然而,人要如何吃喝基督?李继续从圣经里看见,要吃喝基督就需要祷读主话。

  约翰六章,主先说到,人必须吃祂的肉,喝祂的血,以得着永远的生命。犹太人没有正确领会主的话,以为主是要把祂物质身体的肉给他们吃。所以,主接着说:“赐人生命的乃是灵,肉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63)主解释祂不是要把祂物质身体的肉给他们吃。至终,祂所要给人的乃是赐生命的灵,就是祂在复活里的自己。这灵又具体化于祂的话。所以,人要吃喝基督,就必须运用灵接受祂的话。

  这是对圣经本质的另一种认识。有的人读圣经,乃是盼望从中得着教训、道理和知识。主并不称许这种读法。主说:“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其中有永远的生命,为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约五39~40)圣经的话不是为着教训、道理和知识,圣经的话乃是要叫人得生命。所以,旧约圣徒耶利米说:“我得着你的言语,就……吃了。”(耶十五16)马太四章4节也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所以,信徒需要像才生的婴孩,切慕那纯净的话奶。

  以弗所六章17节清楚指明,那灵是神的话。信徒需要藉着各样的祷告和祈求,来接受神的话。这就是李论及祷读主话的圣经根据。祷读主话,就是藉着祷告,来接受神的话。藉着祷读,圣经里字句的话就成了灵和生命。当信徒用祷读来接受神的话,结果就是吃、喝、吸入神话语中的灵与生命。

(4) 呼求主名

  除了祷读主话,李从圣经看见经历并享受基督,最简便也最实际的路,就是呼求主名。这词在国语和合本圣经多译作“求告主名”。其实,呼求主名并不是一个新作法,它乃是开始于创世记四章26节,人类的第三代以挪士。在那时候,人类就开始呼求耶和华的名。

  按圣经的记载,旧约时代许多圣民都呼求主名,诸如:约伯、亚伯拉罕、以撒、摩西、参孙、撒母耳、大卫、耶利米等。以赛亚也嘱咐寻求神的人,要呼求祂。来到新约,彼得在五旬节那天提起,凡呼求主名的,就必得救。使徒行传记载,新约早期的信徒在各处都呼求主名。对不信的人,尤其对逼迫的人,呼求主名成了基督信徒普遍的记号。司提反遭逼迫时,曾呼求主名;扫罗乃是捉拿那些呼求主名的人。后来,不信的扫罗被主得着,他受嘱咐要呼求着主的名受浸,向人表明他也成了这样呼求的人。

  按照原文,“呼求”是“向……呼喊”,“向……呼叫”。所以,“呼求主名”正确的意义,就是呼求主耶稣的名字,用人听得见的声音喊:“主耶稣啊,哦,主耶稣。”圣经启示这是饮于神救恩泉源的喜乐之路,也是以神为乐的享受之路。呼求主名可以帮助人得救;使人从急难、患难、愁苦、痛苦中蒙拯救;使人有分于主的怜悯,也有分于主的救恩。罗马十章12节说:“祂对一切呼求祂的人是丰富的”。因此,李指出神的子民必须天天呼求祂,以享受祂生命的丰富。所有神的子民都是凭着这秘诀得享基督的救赎、救恩和祂一切的丰富。

(5) 呼吸主

  李进一步指出,呼求主名也就是呼吸主。耶利米哀歌三章55至56节说:“耶和华啊,我从极深的坑里呼求你的名。……求你不要掩耳不听我的呼吸。”这节指明耶利米的呼求,就是他的呼吸。

  呼求主名,乃是信徒属灵的呼吸。人如何藉着呼吸,维持肉身的生命;信徒也是藉着属灵的呼吸,维持属灵的生命。在这个属灵的呼吸里,信徒在消极一面把自己的污秽、软弱、忧愁和痛苦都呼出去;在积极一面,吸入神的圣洁、能力、喜乐和安慰。约翰二十章22节启示,主耶稣就是这属灵的气,信徒乃是藉着呼求主名,吸入神自己,以及神所是一切的丰富。

 (6) 生命就是经过过程的三一神分赐到变化的三部分人里

  李所得着关于“生命”之启示的总结乃是:生命就是经过过程的三一神分赐到变化的三部分人里。首先,李看见生命就是经过过程的三一神。仅仅说生命是神自己、是基督、是那灵,这样看法虽然正确,却有短缺。因为这样的看法只说明,神在自己里面乃是生命;这样的看法并没有论及神如何之于人是生命。神要对人是生命,就必须经过过程。藉着成为肉体、钉死十架并复活的过程,神才对人是生命。在复活里,末后的亚当成了赐生命的灵,临到人,在人里面作生命。

  其次,李看见生命就是经过过程的三一神分赐到变化的三部分人里。这启示在罗马八章。在罗马八章2节,有生命之灵;10节说,人的灵是生命;6节说,人的心思是生命;11节说,要赐生命给人必死的身体。经过过程的三一神分赐到人里面,就使全人——灵、魂、体——都成为生命。

6. 关于信徒

(1) 经过过程之三一神与重生之人生机的联结

  李得启示看见,神与信徒之间,乃是一种生机联结的关系。一般的观念乃是神是创造者,人是受造者。微小、有限的人必须敬拜、尊敬并敬畏万有、全能的神。然而,圣经所启示神与人之间终极的关系,远深于创造者与受造者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乃是,神要与人有生命的联结。神的生命与人的生命联结在一起,成为一个生命。

  这启示见于罗马十一章17及24节:“你这野橄榄得在其中接上去,一同有分于橄榄根的肥汁,……你是从那天然的野橄榄树上砍下来的,尚且逆着性得接在栽种的橄榄树上……”人是可怜、微小的野橄榄枝,藉着相信,就被接在栽种、优良的橄榄树上,得享受橄榄根的丰富养分。这是圣经所启示神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必是越过创造者与受造者的关系,而达到生命的联结。

  这接枝是发生在人信而受浸的时候。罗马六章3节说:“岂不知我们这浸入基督耶稣的人,是浸入祂的死吗?”人受浸时,是在灵里浸入主耶稣,并与祂联合。祂里面的生命就进入人里面。罗马六章5节继续说:“我们若在祂死的样式里与祂联合生长,也必要在祂复活的样式里与祂联合生长。”这话启示生机的联结。信徒被接到基督里面,祂复活的生命就进到他们里面,并排除他们里面一切消极的元素。基督的生命在复活里成为他们的。祂的生命提高信徒原初受造所得的功能,并丰富、加强甚至浸透他们全人。在这联结里有得胜、生命、亮光、能力和一切其他神圣的属性。祂的生命长在信徒里面,在他们里面供应他们。这就是基督徒的生活。

(2) 经过过程之三一神与圣别之人的调和

  李首先看见神与人的关系是一种生机的联结,继而看见神与人的关系是一种调和的关系。这种调和首先发生在主耶稣身上。主耶稣由带着神圣素质的圣灵成孕,并由带着属人素质的童女所生。所以,祂身上有两种素质:神圣的素质与属人的素质。在祂身上,神圣素质与属人素质,不仅相加在一起,更是调和在一起。

  一些圣经教师和研读圣经的人,不了解调和这件事,误以为“调和”产生了既非神性,也非人性的第三性。事实上,说主耶稣的神圣素质与属人素质调和产生第三性,乃是个异端。李对调和的领会并不是如此。李根据韦氏大辞典,论到“调和”的定义:“结合或联合二物和另一物,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在一起,特别是要使原初的元素在结合中可以区别。”李也用茶作为调和的例证。当茶与水调和为饮料时,茶的素质与水的素质都没有失去;反之,两种素质都还存在。这两种素质调和在一起,产生一种饮料,却没有产生第三种性质,在圣经中,的确有调和的思想。利未记二章4节说:“你若献炉中烤的物为素祭作供物,就要用细面,作成调油的无酵饼,或抹油的无酵薄饼。”在圣经里,油表征神的圣灵,细面表征人性一特别是基督的人性。细面调油就表征圣灵与人性的调和,也就是神与人的调和。

  当信徒重生的时候,神圣的元素加到他们里面,这乃是神性与人性在他们里面调和的开始。每一个得重生的人都是基督作为神与人调和的复制。基督徒就是神与人的调和。基督徒生活的每一部分,实际上都是神与人调和的一部分。

(3) 人在生命与性情上成为神,只是无分于神格

  因着信徒与三一神在生命上的联结,并性情上的调和,人在神的救恩里,就在生命与性情上成为神,只是无分于神格。李从圣经看见,神要把祂自己作得和人一样,为要把祂所救赎的人,也在生命和性情上,作得和祂一样。祂是神,却取了人性,穿上人的身体,有人的生命,和人一同居住,—同生活;为要把人,就是祂所救赎的人,作得和祂一样。结果,这些人虽然是人,却有神的生命,也有神的性情。在生命和性情上,人和神同类。神是神,怎样有了人性;神所救赎的人,也照样有祂的神性。所以这二者,是神,却有人性;是人,却有神性。藉着这二性、二命,神和人就调在一起。结果神那神圣的生命,能藉着人性活在人中间;而祂所救赎的人,有神的神性,得以在神的神性里,藉着神所复活、拔高的人性,活出神的形状。

(4) 终极完成之神与重生信徒神人二性的宇宙合并

  李看见神与人的关系,不仅是联结,也不仅是调和,更是一种的合并,也就是终极完成之神与重生信徒神人二性的宇宙合并。联结是生命上的联结,调和是性情上的调和,合并则是人位上的合并。

  关于合并这件事,李首先指出,神在祂神圣的三一里,乃是一个合并。神圣三一的三者是藉着互相内在而成为一个合并。主耶稣在约翰十四章10节论到这点,说:“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子在父里面,父在子里面,乃是藉着互相内在。

  再者,终极完成的三一神与重生的信徒,乃是一个合并。约翰十四章16节说,另一位保惠师,就是实际的灵,不仅与重生的信徒同住,也住在他们里面。这个合并是发生在基督复活的时候。因为约翰十四章20节说:“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我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到那日”,就是到子复活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我父里面”就是子与父合并为一。“你们在我里面”就是重生的信徒合并到子里面,也在子里合并到父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就是在父里的子合并到重生的信徒里面。

(5) 经历神生机的救恩等于在基督的生命中作王

  李从罗马书看见,经历神生机的救恩等于在基督的生命中作王。李指出,罗马书头四章启示神完整救恩在法理救赎的一面,后十二章启示神完整救恩在生机拯救的一面。信徒是藉着基督的死得着救赎,也是藉着祂的死得着称义,更是藉着祂的死得以与神和好;这些都是法理的一面。但是罗马书启示,神的救恩不光有法理的一面,更有生机的一面。这个生机的救恩,就是五章10节所说,更要在祂的生命里得救。今天信徒乃是在这生机救恩的过程中,经过种种过程,叫他们在生命里得救。从一方面来说,他们都得救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还继续在得救。

  他们在生命里面得救,还有更进一步的启示,就是不仅叫他们在生机的救恩里得救,更是叫信徒在基督的生命中作王。信徒在生机的救恩里得救有多少,他们彰显出来作王的生活就有多少。信徒所得的生命,不仅拯救他们脱离一些事物,更使他们作王管理一切,这远高过在生命里得救。罗马六至十六章,就是说明在生命中作王的意义。信徒在生命中作王,就不仅与基督同死,也与基督同活。他们在生命中作王,就在一切的境遇中,在与基督的得胜里,超越一切;且在与基督接枝等等事上生活,也就是过新造的生活。

受访者:李光弘、伍俊英

时 间:2008.5.9,2008.6.18

摘录自:《基督与召会:李常受先生行谊访谈录》

第二章 六十年来的奋斗——召会的拓展与教义阐扬

第二节 教义的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