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5cb0fd0100fa2t.html
基督教神學手冊 Christian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麥葛福 (Alister E. McGrath) 著
劉良淑、王瑞琦 合譯
A427/大25K/624頁/圓背真精裝/ISBN:957-587-581-8/神學
基督教神學手冊–麥葛福 (Alister E. McGrath) 著
作者簡介:
麥葛福(Alister E. McGrath)
‧英國牛津大學威克理夫學院院長
‧英國牛津大學神學院研究講師
‧加拿大溫哥華維真學院系統神學研究教授
‧著有《懷疑》、《解惑》、《我思故我信》、《認識三一神論》、《再思十架真義》(校園);《宗教改革運動思潮》、《今日基督教教義》(基道);《為何你讓我這樣痛苦地活下去?》(天道)等書;另編有《基督教神學原典菁華》(校園)。
封底文:
本書包含三個主要的段落:
劃時代的里程碑:從教父時期到現代,基督教神學的歷史發展,有完整的說明。這個部分對於歷史上重要的運動、爭論,以及當代神學重要經典的作者,包括後現代主義、後自由主義,與正統福音派思想,都有完整的介紹與解說。
來源與方法:詳盡地敘述神學用語的本質,神學起源的本質(聖經、理性、傳統、經驗),以及它們在教會歷史上應用的方法。
基督教神學:對基督教神學的主要議題有詳細的分析。雖然這些研討主題全是最現代的,但是對教父時期、中世紀,及宗教改革時期的爭論也有相當分量的著墨。
本書七大特徵:
‧所有重要的概念與專有名詞均有詳盡的解釋。
‧避免使用過於深奧的專有神學名詞,且超越宗派偏見。
‧詳細分析每一個基督教神學中的重要領域,不論是傳統的或當代的。
‧非常適合對基督教事工有負擔,並在讀神學的人士。
‧包含廣泛的神學名詞索引以及進深研讀書目。
‧每一章最後都附問題研討,以供課堂上討論或者個人研讀之用。
‧本書專為個人研讀或在大學、神學院裡研習所設計。
中文版序
本人非常榮幸為《基督教神學手冊》中文版寫序。本書主要是針對想要精研基督教神學的初學者,因為它假定讀者對基督教神學沒有任何概念。書中所有的觀念,不論是個人或學派的神學觀點,都作了完整而仔細的介紹。因此,本書雖然可以作為基督教神學課程的教科書,個人進修,也很合適。
原著自1993年首次出版以來,在英語世界裡,只要是有關基督教神學導論的課程,皆已被廣泛使用,也被翻譯成多國文字,目前中文版是最新的版本。本人誠摯希望本書能帶領讀者進入基督教神學的境界,使之成為既能深度滿足知性、又能啟發靈性的重要課題。
在華人社會裡,不論是在中國本土,或在洛杉磯、舊金山、雪梨、溫哥華等僑居地,基督教思想已經引起廣泛的興趣。凡對基督教感到有興趣,且願意更深入研究其精髓的人,本書能提供助益。即使是非基督徒,只要有意更多了解基督教特有的思想與信仰觀,以及千百年來各家各派對基督教的詮釋,本書也能提供很多的幫助。
麥葛福(Alister E. McGrath)
一九九八年七月序於牛津大學威克理夫學院
前 言
瑞士神學家卡爾‧巴特(Karl Barth)在論及最優秀的基督教神學時,曾作一比喻。他說,其有如義大利的杜斯崁(Tuscan)或安布利亞(Umbrian)的景緻,令人在屏息之餘,油然生出一股敬畏之情;連那眇眇的遠景都清晰可見。許多神學家和巴特同感,在研究基督教神學時都能感到莫名的振奮。我撰寫本書時秉持著一個信念,那就是:神學是最能引人入勝、值得深入探討的學科之一。現今基督教不斷地擴張,特別是在太平洋盆地一帶,正邁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基督教神學的研究在現代知識文化中仍將舉足輕重,而且是了解歐洲宗教改革中諸多重要議題,和一些關鍵歷史時期的鎖鑰。
雖然如此,最近美國一份重要的宗教出版品指出,「一般人姑且不談,大多數的教牧人員已不再研讀神學。」身為牛津大學專任神學教授的我,亦因一般學生或神學院學生在研讀神學時,難見熱誠和興奮之情,感到心痛。基督教神學內含許多複雜的術語;近年來,相關的著作又多晦澀難懂,與基督徒生活和事工的實際情形脫節,常令學生們感到困惑,不知該如何應付。我一直認為,基督教神學是一門收穫高、成就感高,並且激發性高的學科;也因此,看到學生們的困惑,我常憂心忡忡,亟思補救。本書集我過去十年,在牛津大學的大學部和神學院教授神學的心得,亦是剛才那個心願的實現。
基督教神學需要一本入門書是無庸置疑的。目前坊間所見的相關書籍,在實際應用上,多半高估了讀者背景;這其中多少反映了西方文化宗教的重大轉變。現今,許多想研究神學的學生與他們的前輩們大不相同。他們大都信主不久,對於基督教的本質、術語,和思考的架構所知甚少,每一樣都得重零開始學習和了解。本書的主要對象就是這些無絲毫背景的讀者,因它從最淺顯的地方著手,力求簡易清晰。
或許有人會因此質疑本書深度不夠,且缺乏創意。深度與創意,對別的書也許很重要,但是卻不適合本書。本書的特色是:文句力求簡易、解釋力求清晰。因此,儘管創意具有其一定的價值,對本書卻可能是負數。所謂創意包含了創新和發展兩種意思。在撰寫本書時,我採取平舖直敘的方式,刻意避免凸顯自己的見解。換言之,本書以教學考量為第一優先。
基於上述特色,本書在論及基督教神學中一些重大議題,尤其是方法論時,難免受到限制。實際上,如果依照我的筆記,書中多項複雜的議題需要現今版本的五倍厚度方能交待清楚。惟本書旨在入門,在於提供一個概括性的介紹,讓讀者了解一些關鍵性的問題,俾使讀者能繼續深入探討。根據我的經驗,在討論一項重要議題之前,如果學生能夠先了解一些關鍵性的問題和相關的術語,將有助於他們理解和體會討論的內容。本書以英文讀者為主要對象,所以書內引用的拉丁文、希臘文,或德文等名詞均附有英譯。
本書未提供讀者標準答案,亦不想告訴讀者該信什麼,而是解釋過去信徒所相信的,闡釋各家說法及其歷史背景,使讀者在了解各家長短之後,自己作一抉擇。
限於篇幅,本書未能詳盡介紹各個神學的發展或相關的著作,至感遺憾。又因篇幅所限,常須犧牲諸多讀者認為應涵蓋的內容,或簡化本來想詳述的問題。對於這些疏漏,我謹致最深的歉意。本書選用的題材和討論的形式,均出於作者過去幾年在英、美、加拿大和澳洲等國的教學經驗,以及對這些國家學生所做的詳盡的問卷調查。這些問卷使我知道學生想要知道的,以及他們覺得困難而需要詳加解釋之處。第二版作了延伸的調查,以便能包含更多獻身於系統神學教育的人。他們對第一版所提出的改進建議,儘可能收錄在此版本內。
我要特別感謝以下人士的幫助:1983年至1993年,在牛津大學威克理夫學院(Wycliffe Hall)選修我所開的系統神學課程的學生,和其他牛津大學的學生。他們的需求成為我撰寫此書的動機,讓此書能具體成形。感謝普林斯頓神學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惠敦學院(Wheaton College)、德魯大學(Drew University)、韋斯敏斯德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溫哥華的維真學院(Regent College, Vancou-ver),和墨爾本的黎德利學院(Ridley College, Melbourne)的學生。透過他們,我得以測試本書在英語語系地區的接受性和適用性。感謝劍橋大學福特教授(David F. Ford)、紐頓大學(Andover Newton) 的費克教授(Gabriel Fakure),和牛津大學的華德(Keith Ward)教授,在本書初稿時給予的批評,和對本書章節均衡的建言。感謝戴珍妮、愛普斯‧麥考,尤其是朱利亞‧普約,讀完全書,挑揀書中艱澀之處。我也要感謝九十位系統神學的教師,他們分佈於歐洲和北美,他們對此書的評估提供詳細的資料,以致為本書的再版做好預備工作。我也要感謝蘭德納先生(Mr. Drew Ladner,前華盛頓白宮官員),他提供網際網路上十分豐富的神學資訊。
最後,更要感激出版商,特別是史提芬‧章伯倫的邀約,以及在我撰寫此書的漫長過程中給予不斷的鼓勵。本書費時遠超過我原先所計畫。惟盼它能帶領新一代的學子一窺基督教神學之美,進而與他人分享。
致讀者:
如何使用本書
基督教神學是最能引人入勝的學科之一。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儘量讓這門學問容易明白,同時又讓讀者感到受益良多。本書假設你毫無基督教神學的背景。誠然,知道得愈多,面對此書也就愈輕鬆。讀完本書之後,你就能掌握在神學討論和辯論中所用的大部分術語,能自專題演講中獲益,而且在自己做進一步閱讀的時候,更能進入情況。
正因本書內容力求詳盡,資料蒐集相當豐富,內容遠超過其他同類的入門書籍。不過,切莫因此而裹足不前;你並不需要全部消化。所有資料的編排都是經過仔細的考量,不論是學生或教師,只要抓住全書的思想架構(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便能運用自如。
本書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劃時代的里程碑」,敘述基督教神學發展的歷史背景,內分四章,介紹歷史背景、重要的術語和思想,其中一些術語在後文中將不再解釋。本書中的術語,均是在第一次出現時即予以解釋。若想透徹了解後面章節將論及的重要神學議題,需要先涉獵相關的歷史背景。
其次,有關基督教神學研究方法和資料來源的爭議,亦應知曉一二──簡言之,就是基督教思想的起源。本書的第二部分即介紹這些議題,以備探討第三部分中基督教的主要神學議題。書內資料按照主題編排,極易翻尋到所需要的資料。若仍有困難,書末尚有索引可提供更進一步的參考。
然而,本書並非每章必讀,亦無須按章節先後次序來閱讀。事實上,每一章都相當獨立,其中均提供串珠註解,以便讀者在其他章中追蹤尋找相關的內容。在此,我要再次強調,書的厚度實不足為懼。這本書厚乃因它屬於概括性的介紹,提供所有你所需要的資料。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讓你一次就把所需知道的所有資料都查詢到,以作參考。
如果你是自修,按著章節研讀是最佳途徑。如果是配合某一課程,你亦可隨課程內容隨時調整。遇到疑問時,再尋求指導。
本書有兩種方式查知術語的定義。一是書末的「神學詞彙表」,會給讀者一個扼要的定義,並列出書中相關內容的頁碼,以查考內文中對此名詞之探討。另一個是「索引」,列出頁碼,使讀者可以查得特定主題的關鍵討論,提供讀者更寬廣的視野。
此書內所有主要的引用都附有充分的參考資料。書末「引文出處」部分,可讓你找到引用文件的來源,並對上下文作仔細的研究。至於引用文件的完整原文可參考本書的姊妹作《基督教神學原典菁華》(The Christian Theology Reader ,麥葛福編, 校園, 1998)。適當地互相參考可使讀者作更深入的研究。若是對此沒興趣,也無傷大雅。
最後,本書的每一部分,不論是目錄和內容資料的編排,均經過澳洲、加拿大、英、美等國學生和讀者的驗證。不過,作者及出版社仍竭誠歡迎老師及學生的意見,以使此書在再版時更臻完美。此書的第二版從這眾多的建議中受益良多;我們期盼讀者對此版有更多的建議和改正,以便作第三次及以後版次的修訂。
目錄
圖表目錄
中文版序
前 言
致讀者:如何使用本書
第一部 劃時代的里程碑:歷史時期、主題與基督教神學家
導 論
1.教父時期(約100~451年)
名詞解釋
教父時期概述
重要神學家
殉道士游斯丁/愛任紐/俄利根/特土良/亞他那修/奧古斯丁
重要的神學發展
確立新約正典的範圍/傳統的角色/大公信經的確立/
耶穌基督的二性論/三位一體論/教會論/恩典論
重要名詞
問題研討
進深書目
2.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約1050~1500年)
名詞解釋
中世紀/文藝復興/經院哲學/人文主義
重要神學家
安瑟倫/阿奎那/敦司‧蘇格徒/俄坎的威廉/伊拉斯姆
重要的神學發展
教父傳統的堅固/神學中理性角色的探討/神學體系的發展/
聖禮神學的發展/恩典神學的發展/馬利亞在救贖計畫中的角色/
回歸基督教神學原始資料/批判武加大譯本
拜占庭神學
重要名詞
問題研討
進深書目
3.改教和後改教時期(約1500~1750年)
名詞解釋
信義宗改教運動/加爾文改教運動/極端改教運動(重洗派)/
羅馬天主教的改教運動
重要神學家
馬丁路德/加爾文/慈運理
重要的神學發展
神學來源/恩典論/聖禮論/教會論
後改教運動
復原教的正統主義/羅馬天主教/清教主義/敬虔主義
重要名詞
問題研討
進深書目
4.現代時期(約1750~現今)97
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與復原教/啟蒙運動對基督教神學的批判:概覽/
啟蒙運動對基督教神學的批判:特定問題
啟蒙運動以來的神學發展
浪漫主義/馬克斯主義/復原教自由派/現代主義/新正統主義/
羅馬天主教/東正教/女權主義/後現代主義/解放神學/黑人神學/
後自由主義/福音主義/五旬節派與靈恩運動/開發中國家的神學
重要名詞
問題研討
進深書目
第二部 來源與方法
5.起步的基礎
神學的實用定義
神學在學術界的發展
神學架構
聖經研究/系統神學/歷史神學/教牧神學/哲學神學
緒論的問題
信仰的本質
信仰與知識/信仰與救恩/阿奎那與路德的比較
神的存在能否證明?
本體論證/阿奎那的「五法」
神學用語的特性
類比/隱喻/遷就/個案研討:哥白尼學說之爭
神學的委身與中立
正統與異端
歷史的角度/神學的角度
問題研討
進深書目
6.神學的來源
啟示的概念
啟示的模式
教義式的啟示/同在式的啟示/經驗式的啟示/歷史式的啟示
自然神學:範疇與限制
對創造之神的知識與對救贖之神的知識/巴特與卜仁納之辯論
聖經
舊約與新約/神的話/敘事神學/解釋聖經的方法/聖經默示的理論
理性
理性與啟示:三種模式/自然神論/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
對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之批判
傳統
傳統的單一來源論/傳統的雙重來源論/徹底拒絕傳統/
神學與崇拜:儀式傳統的重要性
宗教經驗
存在主義:論人類經驗的哲學/經驗與神學:兩種模式/
費爾巴哈對以經驗為根據之神學的批判
問題研討
進深書目
第三部 基督教神學
7.論神
神是男性嗎?
有位格的神
對「位格」的定義/對話式的位格論
神會受苦嗎?
古典觀點:神無知覺/受苦的神/神死了嗎?
神的全能
「全能」的定義/神的兩種能力/神自我限制的觀念
進程思想中的神
神義論:邪惡的問題
愛任紐/奧古斯丁/巴特/近代的貢獻
神為造物主
創造論的發展/創造論的含義/神為創造者的模式/
創造與基督教對生態的看法/創造與神學和自然科學的關係/
神與世界同在
聖靈
聖靈的模式/對聖靈具有神性的辯論/奧古斯丁:聖靈如愛的結合/
聖靈的功能
問題研討
進深書目
8.論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的聖經基礎
教義的歷史發展:詞彙
教義的歷史發展:觀念
互滲互存/普及說
三一神論的兩個異端
形態論/三神論
三一神論之六種模式
加帕多加教父/奧古斯丁/巴特/拉納/詹遜/麥夸里
「和子」爭辯
問題研討
進深書目
9.論基督的位格
基督論和救贖論的關係
耶穌基督在基督教神學中的地位
耶穌基督是基督教的歷史分水嶺/耶穌基督彰顯了神/
耶穌基督承擔救贖/耶穌基督界定蒙贖生活的內涵
新約對基督論的肯定
彌賽亞/神的兒子/人子/主/神
教父對基督位格的辯論
早期的貢獻:殉道士游斯丁至俄利根/亞流派的爭論/亞歷山太學派/
安提阿學派/「屬性相通」/哈納克論教父基督論之進化
神在基督裏同在的模式
敬虔生活的楷模/象徵式的同在/基督為中保/聖靈的同在/
啟示的同在/實質的同在/虛己角度的基督論
問題研討
進深書目
10.信仰與歷史:新的基督論議題
啟蒙運動與基督論
對神蹟的批判/教義批判的發展
信仰與歷史的問題
時間上的困難/形而上的困難/存在性的困難
歷史耶穌的追尋
最初的「歷史耶穌的追尋」/追尋耶穌的宗教情操/
對追尋的批判,1890~1910年/布特曼:退出歷史/歷史耶穌的新追尋
基督的復活:事件與意義
啟蒙運動:復活是「非事件」/史特勞斯:復活是神話/
布特曼:復活是門徒經驗中的事件/巴特:復活是超越批判的歷史事件/
潘寧博:復活是可以接受批判研究的歷史事件/復活與基督徒的盼望
問題研討
進深書目
11.論基督的救贖
基督教對救贖的看法
救贖與耶穌基督相連/救贖由耶穌基督定型/救贖的末世層面
救贖的根基:基督的十字架
十字架是獻祭/十字架是勝利/十字架與赦免/十字架是道德榜樣
基督救贖的特性
神性化/在神面前稱義/人真正的存在/政治的解放/靈性的自由
基督救贖的範圍
普救論:所有人都會得救/只有信徒能得救/
特定救贖論:惟有被揀選者會得救
問題研討
進深書目
12.論人性、罪與恩典
人類在受造界中的地位
伯拉糾爭論
「自由意志」/罪的本質/恩典的本質/救贖的基礎
恩典與功德的觀念
恩典/功德
因信稱義的教義
馬丁路德的神學突破/路德對稱義之信的看法/法庭式稱義的觀念/
加爾文對稱義的解釋/天特會議對稱義的解釋/近代新約學界中的稱義觀
預定論的教義
奧古斯丁/加爾文/正統改革宗/亞米紐主義/巴特/
預定論與經濟:韋伯的理論
問題研討
進深書目
13.論教會
教會論的早期發展
多納徒派爭論
改教運動的爭論
馬丁路德/加爾文/極端的改教運動對教會的看法
二十世紀對教會的討論
「基督在那裡,大公教會也在那裡」的不同見解/
第二次梵諦岡會議對教會的解釋
教會的標誌
「一個」/「聖潔」/「大公」/「使徒」
問題研討
進深書目
14.論聖禮
聖禮神學的發展
聖禮的定義
多納徒派爭論:聖禮的功效
聖禮的功能
聖禮傳達恩典/聖禮堅固信仰/聖禮有助於教會內的合一與委身/
聖禮向我們保證神的應許
聖餐:真正同在的問題
變質說/合質說/真正的缺席:記念主義
嬰兒洗禮的爭論
嬰兒洗禮免除了原罪的罪愆/嬰兒洗禮深植於神和教會之約中/
嬰兒洗禮不合理
問題研討
進深書目
15.基督教與世界宗教
西方多元主義和宗教間的問題
探討宗教的方式
啟蒙運動:各種宗教為最初自然宗教的墮落/費爾巴哈:
宗教為人類感受的投射/馬克斯:宗教是社會與經濟疏離的產物/
弗洛伊德:宗教乃是願望的實現/涂爾幹:宗教與禮儀/
巴特與潘霍華:宗教為人的發明
基督教對其他宗教的看法
特殊論/概括論/多元論
問題研討
進深書目
16.論末世:基督徒的盼望
末世論的發展
新約/奧古斯丁:兩座城/中世紀:費奧尼的約雅斤與但丁/
啟蒙運動:末世論是迷信/末世論的重新發現/化除神話運動:布特曼/
希望神學:莫特曼/倫理學與末世論:帝立克/時代主義
末後的事
地獄/煉獄/天堂
問題研討
進深書目
神學詞彙表
網路上的神學資源
引文出處
索引